讀書心得—"解讀東協:前進東協,你不可不知道的經濟、政治、歷史背景,以及現況與未來"--從亞洲巴爾幹蛻變成影響世界的明日之星

書籍: http://www.eslite.com/product.aspx?pgid=1001116172609392 東協給人的印象多是毫無效率,不注重人權,無法促進經濟成長。但這些都是受西方媒體大力抹黑東協的影響。 東協這個新興經濟體,擁有世界近 1 ∕ 10 的人口,其中 2 ∕ 3 的人口平均年齡在 35 歲以下。 2014 年,日本對東協貿易額已達 2,204 億美元,預估 2022 年,印度與東協貿易達 2,000 億美元,而在 2020 年,中國與東協的貿易額預估將超過一兆美元。 本書由馬凱碩(前新加坡駐聯合國大使)以及孫合記(新加坡前外交官)以東協參與者的角度所合著。本書以東協各國的歷史與文化下手,解釋東協豐富的文化與高包容性。如果說美國是種族大熔爐,那東協可以說是種族與文化的大染缸,在東協內部同時有基督教文化、伊斯蘭文化、中華文化、印度文化,以及其富有特色的地方民族文化。要同時讓這些文化和平共處,東協所扮演的腳色就十分重要,也就是說,如果沒有東協,如今的東南亞可能早已烽火連天。 我們先從東協究竟為什麼受如此多的文化影響?東南亞的位置位於季風的結束之處,是從古至今貿易的主要幹道,在其他文化尚未傳入時,東南亞的貿易就十分盛行。而在新世紀發展之初,印度洋的貿易也逐漸興盛,印度的梵文也成為當代對有影響力的語言,東南亞的統治階級也開始推行印度教、佛教以及學習印度的語言。因此,在現今東南亞的宗教儀式仍能見到梵文的存在。 在印度浪潮席捲東南亞時,中國的影響也不容小覷。早在西元五百年時,東南亞的扶南王國就向中國朝貢。朝貢貿易為東南亞的經濟注入活水並帶來長久的和平。中國文化也一併帶入了東南亞。 在十二到十三世紀,東南亞的統治階層為了與強大的穆斯林帝國接觸,已獲的龐大的商業利益,王室開始信仰伊斯蘭教,但與中東信條嚴格的穆斯林相比,東南亞的伊斯蘭教教義卻充滿彈性,或許就因為如此,如今東南亞的穆斯林才能與其他文化和平共存。 東協偉大之處就是將如此多文化都集結到一處,並且能保有彈性。但是,東協的誕生與成功並非全來自各國領導人的努力,而是一連串幸運的事件以及當代的時代環境所造就。當初美蘇冷戰...